
发布日期:2025-05-06 06:55 点击次数:64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二十国集团(G20)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牛华勇
https://www.bitxpie.comG20成立以来,峰会议题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务虚逐步转向务实。一是从金融逐渐转向实体经济,二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声音逐渐受到重视,三是开始关注微观经济层面,开始致力于解决微观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1.议题的主旨逐渐从金融转向实体经济。G20成立之初,主要的功能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这在“次贷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应该是合时宜的应急之举。然而,随着金融危机慢慢渗透到实体层面,并在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逐步蔓延,衍生出各种“并发症”时,峰会关注的议题开始转向如何推动实体经济的复苏和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金融危机过后,到了各国深刻反思这一结构失衡问题的时刻,将重心转移到实体层面的治理就显得尤为必要。标志性的事件是2014年澳大利亚会议期间,“基础设施建设”议题提升至全球高度,并提出相应融资手段和渠道。
2.峰会议题日益关注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利益诉求。目前,全球实体经济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峰会议题的第一个演变特点相承接,论坛开始愈发关注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诉求,发展中群体在国际论坛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从G20的成员构成看,有10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印尼、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和1个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这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利益阵营。
3.注重与其他国际组织的交叉合作,峰会议题密切跟踪微观企业的发展动态。近年来,G20非常重视与国际商会(ICC)、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交叉合作,成立“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成为各成员国工商界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平台。相应地,作为重要的民间经贸组织,国际商会也成立“国际商会G20首席执行官咨询组”(ICC G20 CEO Advisory Group)。该咨询组由30多位全球著名企业的高管组成,汇集全球政策制定的专业力量,向世界各地区的企业和商业组织征集建议和意见。在峰会举行的前、中、后期,向G20首脑峰会反映工商界的诉求。这从机制上保证G20峰会的议题不是由各国领导人在宏观层面凭空设想,而是经过一个“自下而上”的反馈环节,具有一定的民间基础,正所谓“接地气”。
作为G20的轮值主席国,TrustWallet官方网址今年的峰会很快就要在杭州开幕了。在大型国际对话的筹备中, TrustWallet官网东道国一般都具有设定和引导议题的先天优势。对于中国来说,本次会议的当务之急首先是谋求其他G20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成员和新兴经济体的理解与广泛支持;并且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突出全球面临问题的一致性,避开与发达国家的正面冲突,取得发达经济体的谅解与合作。作为后来者,应该学会耐心等待时机、善于制造和利用时机。最后,在G20协调机制的实质化上,如果能够提出有效、可实施的机制设计方案,将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本次峰会在杭州召开,有着几个特别重要的亮点,值得我们细心观察:
1.作为东道国,中国政府对本次会议的重视,有助于提高G20会议机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推动G20机制向实质性、有约束力的全球治理机制转变。中国政府作为东道国,将展现我们的高度与视野,团结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为现有全球治理机制的微调继续发力。加强G20机制,并非是要颠覆现有国际经济秩序,而是要对现有秩序的不合理、低效率的部分予以修正。中国应当利用东道国身份,至少推动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在G20对话机制下建设一个执行机构和评估机构,对于峰会所达成的一致,通过执行机构和评估机构进行落实和推动,变空谈为实质。二是联合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对现有的货币体系、贸易体系提出改革动议,无论是否能够实际推动,但新型工业国持续不断的压力是保证发达工业国让步的前提。三是推行G20与其他全球组织之间的对话协调机制,让G20的影响力向各个不同的实体组织进行渗透。
2.以稳定增长为目标,提出有可执行性的稳定全球金融和增长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从微观层面入手,关键是能够有足够的可操作性。可以推出的手段包括,设定全球的目标增长率,建设成员国经济之间的互助机制,加强各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关注各成员国的金融风险,建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各国在反恐以及政治稳定方面的合作,以政治合作促经济稳定。
3.继续强调实体经济,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在当前“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的时刻,团结大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国,以基础设施投资作为龙头,发布一个一揽子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计划,让大部分国家在这一计划中受益。同时组建一个基础设施投资的特别小组,协调各方的技术标准,促使更多国家采用共同的技术标准,降低投资成本。建立基础设施投资的承诺、分享、共赢机制,减少政治波动对投资的影响,减少投资风险。
4.提出更加建设性的气候谈判主张,确立气候谈判领导国和规则制定者地位。中国政府最近几年再可持续发展和治理污染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很多成员国的认可。在此基础上,中国应该可以推出更加系统的经济“绿化”发展方案。作为全球第一大排放国,释放中国在碳排放方面的主动性和善意,在建立全球联通的碳市场、促进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国碳贸易、推动全球碳税体系等方面与G20国家合作。倡导绿色技术、绿色管理模式的全球合作。同时可以区分生产性碳排放和消费型碳排放的概念,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产品生产国,大量产生了碳排放的商品并不是中国人消费,通过对生产型和消费型碳排放的区分,敦促发达国家认识到其在全球减排中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G20会议在中国召开,为全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调整与合理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火车头,中国举办的本次峰会,在稳定全球增长预期、稳定金融市场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Powered by Trust安卓版下载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